领先的智能固定资产管理系统

物联系统+智能硬件+RFID芯片

免费咨询热线:021-16886699

固定资产管理系统
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
真品牌还是“假品牌”,不是由企业本身决定的

日期:2022.08.02     作者:欧博管理系统罗索西丝

01

中国的制造效率还有160%的改善空间

 

最近,中国人民大学尹恒教授和中山大学李世刚教授做的一个研究表明,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,平均还有160%的改善空间。

这虽然是一个学术性的研究,但是与我们在微观层面的观察是一致的。简单的说,就是中国制造企业可以在不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的情况下,通过管理提升,优化资源配置、提高制造效率,在人均产值、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、设备与产能利用率等这些制造效率方面,总体上还可以提升1.6倍!

 

总而言之,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还是比较粗放的,其他行业也是如此。我们与真正的一流企业,还有巨大的差异。这是问题,当然也是机会,但是机会只属于真正意识到并且采取行动的企业。

 

从这个具体事实展开来讲,我们这些年来有许多的管理故事、管理理论、标杆方法,从学习的层面,我们对管理的重视程度无疑是很大的,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却并未很好改善经营管理,地让我们的管理动作变得更加有效。

 

为什么为这样?

 

我们到处都在讲战略规划、商业模式、管理方法,也认识到了组织能力的重要性,讲不要管理而要赋能、讲建立学习型组织,与之有关的书、课程、培训也非常多,但是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建设好组织能力呢我们在各种标杆中,到底学到了什么呢?

 

我们在管理的理解上好像有了很大的进步、懂得了很多新名词、掌握了很多新概念,从我们接触到的不少企业老板、高管来看,对管理的重视确实比以前好得多。但是从数据的反映看,中国企业的组织能力似乎并没有有效的提高

 

如果我们从组织效率的角度来分析,面对真实的数据,我们就得接受这个无奈的事实。

 

而真正想在经营管理上突破的企业领导者,则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与逻辑,找到着力点。

 

02

几个经营效率案例带来的思考

 

我们思考过吗,同样的IT通讯领域,华为的人均产值与中兴的人均产值,是个什么样的比例关系?

 

海底捞大家都知道,我们知道它的翻台率是多少?我们知道,在餐饮行业,翻台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,也是经营能力的直接体现。翻台率的提高,意味着在不增加固定投入的情况下,能够实现销售的增长,这将产生巨大的边际贡献!

 

我们看到李宁公司2019年的年报,它的销售增长30%,但是它的利润却不是30%、50%的增长,而100%的增长,为什么?同样的,我们看到另外一个公司,根据它2020年一季报的情况看,它的销售收入下滑30%,但它的利润也不是30%、50%的下滑,而是跌掉98%,为什么会这样?

 

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上市公司,海天味业,100多亿的销售,公司市值达几千亿,它的经营质量非常好,现金周期是0。什么意思呢?简单说,就是它做100多亿的销售,几乎不需要运营资金!而且它还不是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哦!可想而知它的资金周转效率有多高。

 

其实,这些正面的案例、负面的案例的背后,都是经营效率在起着经营杠杆作用,它会放大我们销售方面的影响。其实用杜邦分析法就很容易理解,评价企业经营的核心指标ROE(净资产收益率)就是由销售净利率、总资产周转率、权益系数构成的。

为什么说经营效率具有杠杆效应?就是因为这三个要素之间是乘法关系而不是加法关系,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,都会对整体结果产生倍数效应。这是一个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算术题。

 

中国很多企业,当然既包括制造业,也包括服务业,更包括很多新兴行业,仍然还处于要素驱动阶段,就是靠市场机遇、人口红利、资源要素、资产投入、先发优势等在获得企业的收益。这在增量时代问题不大,但是一旦遇到环境变化、进入存量时代,挑战就会非常大。

 

今年的疫情,让很多企业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。同时,我们也会看到,一些优秀的企业,它虽然可能也受影响、可能也有下降,但它们受影响的程度远远低于国行,甚至过后可能对它们还是利好,因为更多的实力不济的企业,退出了市场。我们将可以看到餐饮、消费品等领域,今年是一个转折点。

 智慧化仓库图.png

其实这一方面不用讲大数据,大家思考一下所在企业的情况,也能够得出一些结论。我们企业在人均销售、人均利润、库存周转率、现金周期、资产利用率、产能利用率、制造效率、人工成本率等方面的指标表现怎么样?统计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得出来。

 

一方面看过去三五年的数据变化,另一方面与行业标杆进行比较。这些数字不会说谎,我们的真实经营情况到底怎么样,通过这些数字就可以一目了然。

 

03

许多管理是“假管理”,管理者务必清醒

 

我有一个在微观层面的特殊用词,叫“假品牌”、“假管理”

 

这里所说的“假品牌”,当然不是指假冒伪劣,而是指企业自认为是品牌,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品牌影响力、并没有掌控市场,其本质上并不具备品牌的真正门槛,只是一个“有点品质的牌子”而已。这种情况,在当今的中国企业界里,并不少见。

 

真正的品牌一定是具有较高市场份额的、能够引起复购的、有真正的消费粘性的,能够不断加持企业的竞争力的。更重要的是,一定会表现为有市场地位的。没有市场地位的品牌,就很容易被消费者放弃、被竞争者替代。

 

什么叫有市场地位?也是有标签的,不是你品牌还可以甚至有所领先,就叫有市场地位,还要看绝对值与相对值。“真品牌”还是“假品牌”,不是由企业自己决定的,不是指品牌的美誉度,而是由行业的竞争决定的,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水平上。

 

这一点,我们从很多行业的集中度并不高,就可以看出来。一般而言,除非行业本身有分散的特殊性,一个行业(除了某些比较特殊的细分领域),如果前五前十的市场占有率(或市场份额),合计还不到整个行业的30%、50%,就肯定就充满着“假品牌”。在中国,还有不少行业,甚至行业前五前十的份额,加起来还不到10%!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。也因此,中国的很多行业,还没到竞争定性的时候。

 

在这背后,我们看到,很多品牌的定价原则,是成本加成法,就是我做出来花了多少采购成本、制造费用、各项费用,我要多少毛利,加上这一项项就成为我的出厂价、终端价,利润空间不够了,就加价。为什么要做品牌?就是满足我们经营水平不够,通过做品牌去取得所谓的品牌溢价,通过这种加价来搞定内部的成本。这样一层一层加,所以中国企业做品牌也特别多概念、忽悠,也有许多的策划机构,搞各种新鲜的的包装,这是极不正常的。

 

过去这几十年的时代机遇,给了许多企业这样打造品牌、获取利益的机会。甚至可以说,很多企业之所以大举投入做品牌,其实是为了转嫁自己高昂的管理成本。这也是为什么营销创意、定位理论、爆品战略等等大受欢迎的关键原因。

 

事实上,更残酷、更充分的竞争一定会到来,因为一定会有更具实力的玩家来挑战这个“规矩”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企业一定要低调务实、谦虚谨慎,想尽办法提升内部效率、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价格的竞争力。否则的话,等到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时,所谓的品牌是绝对形不成护城河的。

 

严格的说,如果前五前十的市场占有率(或者市场份额)还不够20%、30%,就是“假品牌”,因为这说明这个行业的竞争还不够充分(激烈不代表充分),这其中参与竞争的品牌还不够竞争力,顶多也就是有点品质的牌子而已!

 

真正有竞争力的品牌,一定是经过市场洗礼的,一定是有市场份额的。其背后一个核心的经营逻辑,一定是基于市场而定价的,通过市场竞争,倒逼企业内部的成本、效率。也就是说,不是简单通过概念性的品牌溢价去拉高销售净利率而获得企业收益,而是通过总资产周转、权益系数的提升,反而可以通过降价(降低销售净利率或毛利率)来获得同样稳定甚至更高的收益。因为,基于经营效率而获得的销售增长(市场份额扩大)可以加速企业的收益变化,而这种收益又可以支撑企业做更多的投入。不论是传统制造的家电业,还是高科技的IT通信业,抑或是新兴的互联网商业,其底层逻辑莫不如此。

 

互联网烧钱大战,很多人只关注谁融的钱多,实际上还是比谁烧钱的周转更快。从经营效率的角度看,这甚至也可以解释拼多多的商业逻辑,它的顾客下订单的速度(低价引流)、形成购买决策的速度(没有购物车)、资金周转的速度(C2B)、用户扩张的速度(拼单购买优惠更大)等等,都是顶级的。

 

 


您的项目需求

*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,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。